首页 > 新闻动态 > 职场纵横

【管理】管理者必看!5个小故事,5种管理智慧

[来源:网络][日期:2023年11月14日][点击量:61] 【 【打印】


不可否认,很多简单易懂的小故事里,所延伸出的管理智慧,反而更能反映出一个管理者的管理思维,包括其反映事物时所具有的某种相对稳定的样式、方法或途径。为使管理者更轻松的认知管理思维,本文将带你从5个小故事中,获取相关要点:

01

两伙海盗

有A、B两伙海盗分别抢劫了一大批财宝之后返航。A伙海盗一路上各怀心机,相互坑杀,到达目的地,海盗已所剩无几;而B伙海盗一路却舍生忘死,相互保护,最终一个都不能少。同为海盗为何有这样的差别呢?

原来,A伙海盗的规则是“等到达后,幸存者平分这些财宝,死了的一分不得”。这样的规则下,沿途必先是恶人杀人、好人被杀,最后不论善恶相互残杀。

贪婪的人在计算,剩下来的人越少,自己获利就越大,最好全部杀光光,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方可独占财宝。即使最善良的人在这样的规则和环境下,也不得不拿起屠刀,因为不杀别人,自己性命难保。所以,在A伙海盗的规则下,杀人成了天理。

而B伙海盗的规则是“等到达后分配财宝,幸存者拿一份,死了的拿十份给其家属”。在此规则下,一路相伴的必是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如果有人不慎落水,即使最歹毒的人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他深知此时拉上来的不仅是别人的生命,更是自己的财宝。

这个小故事阐述了一个深刻的管理哲理,不同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如果员工行为与管理者所期望的大相径庭,此时抱怨人性是愚蠢的做法,需要做的是检讨和改进管理制度。

好的管理制度可以让普普通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即使有三头六臂的能人在差的管理制度面前也鲜有作为。

02

破窗效应

美国一学者曾做一项实验,他把一辆崭新的汽车停放在一个社区,过了一个星期无人理睬。后来,学者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1个大洞。结果没过几天,车玻璃、车身上就出现了好多坑洞划痕。

故此,有人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两伙海盗告诉了我们制度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讲,恐怕更担心的是执行问题。以研发管理流程制度为例,有流程制度的企业不少,而真正被有效执行的却不多。破窗效应解释了原因,比如,流程中规定某角色应写一份计划书,结果没写,就这样流程制度大厦的一扇窗户被打破了,最后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了。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的管理者,流程制度是严肃的,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同时,破窗效应也提醒了流程制度的制定者,不要把当前根本无法实现的要求加到流程制度中,这等同于在建造大厦时预先安装了一扇破窗。

03

IBM的门卫

IBM门卫露西的任务是检查人们在进入安全区时是否佩戴了身份标识。一天,董事长沃森违反了这条规定而被露西拦在安全区外,沃森的陪同人员表示不满。而严守公司规定的露西,得到沃森的首肯,沃森也回去取来了应该佩戴的标识。

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我们的企业会怎样?你懂的……

通常,在一个企业里最容易破坏制度的恐怕就是公司总经理,沃森为何不带标识就想进入安全区?估计他心中不免会这样想:我是董事长,进哪里不行?制度么,是约束员工的。幸好遇到了这位只认制度不认人的露西,帮助沃森纠正了错误。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管理制度的某一条被破坏了,会殃及整个制度的有效执行,而IBM门卫的故事又告诉我们,打破第一扇窗户的往往是公司老总。总经理对待管理制度的态度决定了下属乃至所有员工对待管理制度的态度。
04

关键机制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然而强权的存在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05

适当示弱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适当示弱,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指导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主管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 渝ICP备14005088号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