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推广 > 案例分析

天兵科技估值150亿,又一家百亿独角兽诞生!

[来源:本站整理][日期:2023年11月01日][点击量:90] 【 【打印】

来源:新华日报、投资界、创客公社

又一最火独角兽出现了。

据悉,天兵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中信建投投资领投,央视基金、德岳投资、鸿富资产、苏州资管、首发展创投等机构跟投。经投资方确认,目前公司估值已超150亿元人民币。

4月2日,国内首枚民营液体运载火箭,由天兵科技研制的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这也是世界首次采用煤基航天煤油作为燃料飞行的液体运载火箭。 

此前,天兵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康永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商业火箭公司已经度过了“婴儿期”,正迈向成长期。未来,行业将迎整合阶段,也将迎来实现量产的关键挑战。 


技术大牛投身造火箭

天兵科技背后,站着一位科班出身创始人——康永来。

他曾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某运载型号总师,火箭军专家,某973项目科学家,火箭军先进个人,中国航天基金奖得主。他从事运载火箭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17年,共荣获国家及部级以上成果20余项。

早年工学博士毕业,他从事运载火箭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近20年,妥妥的行业大牛。“我当时从研究院出来创业,主要因为看到了商业航天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康永来曾解释。

这段经历也成为日后创业的起点。

而康永来为何选择从体制内下海创业,其实还源自一个“商业航天的时代确实到来了”的故事。

彼时是2015年,陆石投资由创始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启迪之星、上市公司天汽模共同发起设立,聚焦航空航天产业链。几个月后,陆石投资便敲定了第一个固体火箭的标的,成为业内最早投资商业航天企业的四家机构之一。

经过3年发展,中国商业航天也已初具苗头。看到商业航天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康永来认为,一方面是火箭技术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不再是远离大众、高深莫测的行业; 另一方面,是受到市场需求的推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使用卫星,用于通信、导航、遥感等等各类应用场景,我们希望能够投入到这场浪潮之中。”

于是,他从研究院出来,便和陆石投资的董事长邓钊一拍即合。

二人经过半年的共同调研各技术路线可行性后,2019年,他成立了天兵科技,继续从事着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及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发制造工作。陆石投资也领投了天兵科技的天使轮融资。这一次,他创业的初心就是要让航天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本轮商业航天的浪潮就是要打破历史,开启人们征服太空的历史,让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自由进出空间。”此前,他已经从事运载火箭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近20年,是中国运载火箭的重要人物。

很快,康永来集结起一支队伍。资料显示,天兵科技的核心团队来自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资深火箭研制专家,其中主任设计师及以上占比42%,研究员占比13%,博士及以上占比32%、硕士及以上占比95%,都有着将近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先后参与过我国十余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和上百次的火箭发射工作。

四年一晃而过,天兵科技崭露头角,最震撼的一幕当属今年4月初,天兵科技历时3年研制的“天龙二号”液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创造了全球民营液体火箭的首飞成功、全球首款应用煤基航天煤油飞行的运载火箭等7项商业航天纪录。

这是中国商业航天史上的壮举,打破了今年全球私营液体火箭首飞失利的“魔咒”,极大地提振了民营航天的信心。

自此,中国商业航天进入了以液体火箭为主角的下半场。天兵科技一举成为该领域的明星公司。据悉,其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天龙三号”也已经完成工程设计和产品投产,计划在2024年完成首飞。

正如他所言,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能为整个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补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航空航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路融资火爆,跑出百亿独角兽

这是一只年轻且生猛的独角兽。

纵览天兵科技的融资历程,成立四年,拿下12轮融资,融资金额近30亿,身后集结约30位知名投资方……这是天兵科技的大致融资足迹。今年6月,天兵科技入选成为了张家港首家“独角兽企业”。

随着近期新一轮C+轮融资披露,天兵科技的估值也来了150多亿。

频获机构青睐的背后,其实还源自自身的硬核实力。

天兵科技的核心团队来自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资深火箭研制专家,其中主任设计师及以上占比42%,研究员占比13%,博士及以上占比32%、硕士及以上占比95%,都有着将近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先后参与过我国十余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和上百次的火箭发射工作。

“张家港号”天龙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于4月2日首飞成功,该型号火箭由天兵科技研发,是全球民营航天企业首枚首飞即成功的液体运载火箭。4月7日,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际荣耀”)自主研发的双曲线一号遥六“连云港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天兵科技打破全球商业航天企业液体运载火箭首飞持续失败20年的‘魔咒’。”天兵科技董事长兼火箭总师康永来说,“液体火箭零部件数量多、集成难度大、系统复杂,对供应商要求更高,首飞即胜的概率非常低。”康永来介绍,液体火箭指应用煤基航天煤油飞行的运载火箭,燃料箱平时空置,火箭在发射前加入燃料,运输与测试总装较方便,推进剂效能更高、成本更低。

回想2019年,成立仅两个月的天兵科技就收获了来自陆石投资领投,浙大联创、久友资本跟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事实上,陆石投资董事长邓钊与康永来两人曾一同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内任职。2018年,一直在寻找商业航天优秀项目的邓钊与想要创业的康永来一拍即合,共同策划了天兵科技液体火箭的发展路线,迅速成立并融资。

此后不到一个月,天兵科技再次完成由英诺天使基金领投,老鹰基金、宜来资本以及老股东浙大联创、久友资本跟投的天使+轮融资。

后来,天兵科技始终保持着一年融资2到3轮的节奏:2020年,公司先后完成由浙大联创领投的数亿元Pre-A轮、A轮融资和由国科投资领投的约亿元A+轮融资;2021年,又完成了君度投资、张家港生态科技城、子今投资投资的Pre-B轮融资和君度投资、浙商创投投资的战略融资。

2022年,新面孔投资方不断涌入:2月,由中金资本领投,建银国际、通泰资本、中信建投资本等跟投的b轮融资完成;11月,公司完成了B+轮融资,除了老股东鸿富资产参与,还引进了第四范式作为股东。

到了今年,天兵科技融资的速度继续:从2月君度投资、鸿富资产、第四范式投资的Pre-C轮,到7月完成由博裕资本领投,优山资本、中金资本参投的数亿元C轮融资,直至如今的C+轮融资,前后不过八个月时间,速度惊人。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几乎每家投资机构都参与了多轮投资。背后原因不难理解:在硬科技赛道,商业航天被称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尤其是液体火箭,研发门槛高,周期长,需要资本市场的长期支持。随着政策支持,越来越多投资人注意到这一赛道,秉持着长期主义的精神加入进来。

陆石投资邓钊陪伴已久。不久前,邓钊还出席了在天龙二号的出征仪式,再次提及投资的原因,坚定认可了天兵科技的核心团队和研发能力,表示自己一直相信天兵科技将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火箭的头部明星企业,会一如既往地尽最大努力给予支持,希望能一同奔向星辰大海。

康永来说,“商业航天的终极目标,是推进交通变革。”从高不可攀到未来“触手可及”,尽管“太空交通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仍然期待,以天兵科技等为代表的民营火箭研发企业,在星辰大海中继续落地生花。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指导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主管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 渝ICP备14005088号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