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热线

面食为何成为新消费下的餐饮“热土”?

[来源:本站整理][日期:2021年10月24日][点击量:1564] 【 【打印】

“资本爱吃火锅”“资本爱吃面”“资本爱吃小龙虾”,如今,资本又爱上了面食……后疫情时代,餐饮业一脚踏上第三次投资热潮,而赛道内玩家常在喜悦和焦虑之间频繁切换。

面食正在撑起资本于新消费领域的野心。

近日,和府捞面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并放话:2021年内,门店总数量预计达到450家。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已因融资能力强被业内称为餐饮界的“黑马”,2015年到2021年短短六年,累计融资超16亿元。

外界难以想象的数字不断在面类品牌上成为现实。4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的遇见小面,估值从10亿元攀升至近30亿元,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亦凭借融资,站上风口。

“餐饮业是一片红海,存在明显的‘二八定律’,未来仍然会死亡率很高,保持一个大规模的迭代。”凤祥股份总裁刘志光表示,资本蜂拥入场背后是一代人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尽管短期内热度不会褪去,但未来餐饮行业可能会出现更具颠覆性的变化。

今年以来,在资本的加持下,和府捞面几乎在以每两天一家新店的节奏高速扩张。


面食的优势

投资方趋之若鹜,看上的正是面类品牌具有标准化的天然优势。

和府捞面首家门店于2013年开业,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门店总数突破340家。而其版图仍在持续扩大,今年新增门店数预计较2020年翻番,全国约两天新开1家店。公开资料显示,在和府捞面成立的第四年,便融资了3000万元。此后,2016年、2017年和2019年每年均获一笔融资。从2015年到2021年,已累计融资超16亿元,背后的投资人阵营也日益壮大,包括华映资本、CMC资本、众为资本、腾讯投资等。

在消费升级领域,华映资本投资项目超过50个,包括和府捞面、自嗨锅等。“和府捞面是疫情期间开始关注,一方面餐饮行业深受重创,另外一方面也给了头部连锁企业逆势扩张的好机会。”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对媒体表示,布局这一公司符合公司的筛选标准——必须选择餐饮里标准化且可规模化的类型。

在季薇看来,和府捞面在成立之初就自建中央厨房,公司具备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和在供应链方面的延伸拓展能力。它不但在面食这个可标准化品类中,且不是个地域特色面,和传统面食比没有绝对对标,品牌定位更清晰。华映资本早在2017年便关注消费赛道,投资逻辑也随着大环境“升级”。“之前看消费,是从内容延伸出来的商业化。随着TMT基础设施完善,改造了消费的曝光方式和销售渠道,就开始严肃地投这个领域了。”

消费多元化成为华映资本必须抓住的机会之一。谈及投资项目的筛选标准,季薇坦言:我们喜欢投创新。要么足够大的赛道里有一些变化在发生,要么出现了一个新赛道的红利。透过这些变量,我们能够发现其背后的成长机会。

顶着创新光环,面食赛道被资本蜂拥入场,项目估值水涨船高。拉面新品牌马记永、张拉拉、陈香贵,成立均不足三年,却在最近几个月接连斩获融资,估值均达亿元级别。企查查显示,马记永天使轮融资金额未披露,但是传闻企业估值已达10亿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挑战者资本、高榕资本等。陈香贵则完成超亿元的A轮融资,这也是公司成立至今的第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正心谷创新资本、云九资本、源码资本等。相比之下,张拉拉创始人张晓慧系连续创业者,“觅姐汤可以喝的麻辣烫”便是其此前创建的品牌,张拉拉战略融资的金额也没有披露,投资方为金沙江创投和顺为资本。

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餐饮赛道共发生融资事件139起,披露融资总金额超412.2亿元。其中,面食细分赛道共发生融资事件14起,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2亿元。

今年以来,在资本的加持下,和府捞面几乎在以每两天一家新店的节奏高速扩张。



投资圈的“内卷”

兰州拉面也踏上了风口,兰州牛肉拉面产业联合会主任秦伟看到了新消费环境下,企业运营思路在转变。据媒体报道,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的创始人既不是青海人也不是甘肃人,而且创业起点选在了上海。

在秦伟看来,兰州并没有兰州拉面这个叫法,而是叫兰州牛肉面,而出了兰州,全国各地称其为兰州拉面。“现如今,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兰州拉面,这个产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表面上看,兰州拉面的知名度在提升,但是从门店数量来看,这几年其实是整体萎缩的,因为竞争很激烈,很多小店就被淘汰了。”

“兰州拉面这个行业的毛利大概在60%左右,企业如果运营得好,净利可以达到20%~30%,这可能也是面食赛道更受投资人青睐的原因之一。”秦伟同时也是兰州陈记牛肉面公司的副总经理兼运营总监,他透露,兰州陈记牛肉面在江浙沪地区的连锁店,单店营业额、最高可以做到月收入百万元以上。

显然,资本的嗅觉更为灵敏,热闹程度也成了市场谈资。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曾透露,与张拉拉创始人张晓慧见面当天,就决定投资。坊间传闻,今年4月,红杉中国的投资人郭振炜拎了一瓶酒,敲开马记永创始人洪磊的家门。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最终,郭振炜如愿以偿拿到了洪磊签名的TS(投资意向书)。郭振炜这么拼,原因很简单,“短短几个月中,前后至少有15家投资机构向马记永抛出了橄榄枝。”

这样的竞争同样存在于茶饮行业。黑蚁资本管理合伙人何愚在和喜茶创始人聂云宸见第三面时,就开始谈投资。今年6月底,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作为一家创立5年多的新品牌迅速上市离不开资本助力。上市之前,奈雪的茶已经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天图、成都天图等。

凯辉基金合伙人马骏在消费领域拥有超过13年投资经验,2020年,元气森林成为凯辉基金投资的200多家企业之一。至于过程同样经历争夺。“元气森林让我们感到惊喜,自然也受到很多投资机构的青睐。我们当时的判断是,遇上这样的好公司和优秀创始人,你所要做的就是把钱交给他,然后安心做好股东,用好你的资源去帮助他。”

在餐饮业资本潮中,奔跑的除了企业,投资圈已然“内卷”成风。这种“内卷化”主要体现在VC争抢项目上,留给投资人尽调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出现了“盲call”的情况,即不尽调,不修改投资条款,“谁先打钱谁就能投进去”。

有投资人对媒体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餐饮业还没有这么火的时候,我们看一个项目基本会在半年以上,现在好项目争抢激烈,留给投资人思考调研的时间也少了,尤其是已经跑出来的品牌的中后期融资,很难挤进去。”


前车之鉴

密集融资节奏下,不少品牌估值耀眼。然而,巨额融资下有多少泡沫令人疑窦丛生。

追溯过往,餐饮业不乏血泪历史。红极一时的黄太吉,2015年便斩获了1.8亿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接近2.5亿美元,但是一年后便因战略失误等因素导致外卖工厂店批量关闭。2016年9月,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在题为《没有低谷,哪有巅峰》的文章中写道,“黄太吉从路边小店的一张煎饼果子起家,实在太过平凡,却能四年引领风骚,吸引无数眼球,非我所愿,大势所趋而已”“大雨再大淋不倒大厦,暂时的困难都是未来增长的伏笔”。

彼时,赫畅在文末强调,“黄太吉不会死”,然而,这篇文章的推送公号“黄太吉美食”却已经于2019年1月10日起停止更新。

从昔日网红品牌走到如今泯然众人矣的还有雕爷牛腩,其也曾被众多投资人看好,最后却难逃卖身命运。据悉,雕爷牛腩还曾与投资人对簿公堂,“原本答应投资1万元、5年后回购,结果变成了补偿1000元现金、2000元消费金。100多个投资人,先后提交了对其违约的诉讼。”2019年8月22日,雕爷在个人公号上写道:“雕爷牛腩我是上半年真卖给了一家餐饮管理公司……餐饮这块我没有可吹的了”。

不过,雕爷依旧活跃在消费品行业,今年1月还以阿芙董事长的身份对外发表观点:“投资热潮可能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比如说,最近的估值已经快没办法接盘了,我判断,消费品牌的投资热潮还有半年就该降温了,至少是估值上的重新调整。”

退潮声音不时出现,狂热的表面已经生出一道裂痕。作为在消费领域有着几十年投资经验的投资人,赵越(化名)表示:“泡沫是存在的,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头部企业出现增长停滞的情况,不过,最近这几年跑出来的一批新品牌,目前普遍增速不错。”

和府捞面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市场一直在快速变化,今天的基础和应变能力决定了企业在长周期内能否走得更远。这些能力包括系统的布局能力、团队的核心能力、高效的营运机制等。未来的餐饮业不是模式、品类之争,中国的餐饮行业并不缺乏机会。在短周期内,有过许多昙花一现的品牌,背后是偶然主义、机遇主义。和府捞面不希望成为这样短暂璀璨后就迅速衰落的品牌。“目前餐饮行业的资本热可能存在泡沫。如果资金是来自于行业带来的机会,背后没有体系的支撑,将来可能会一地鸡毛。”这位负责人说。

餐饮业市场竞争只会走向白热化,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对记者这样总结预期:未来5年,总市值达500亿人民币的餐饮企业至少有10家。而未来3到5年内,餐饮板块会陆续发生多起兼并、收购事件。

编辑:王勤

(整理自贝壳财经、新浪财经,有删改)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指导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主管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 渝ICP备14005088号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