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推广 > 政策法规

政策加持,中药市场迎来最猛刺激

[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21年07月29日][点击量:1828] 【 【打印】

新闻摘要:一个产业的起飞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如今,中医药就迎来了这个机会。在相关政策加持下,中药市场或许会迎来一波“最猛刺激”。

6月3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从通知内容来看,对于中医和中药的刺激程度可能超过以往许多政策的力度。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知,公立综合医院应当有院领导相对固定分管中医药工作,要为中西医协同发展创造条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中医最近多年发展较慢,其主要原因是医生医院的重视可能并不够。之所以将上述通知称之为最猛的刺激,也是因为此次对于中医及中药的扶持落到了细节,抓到了根上。比如领导分管,创造条件,绩效考核等。目前,中药产业在A股市的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最近被市场热议的中医股片仔癀市值达2700亿,云南白药达1478亿。随着重磅刺激的落地,整个中药产业或许还会迎来一波上涨。

直击痛点的政策

其实,关于中医中药的宏观政策已于2019年10月发布。当年10月26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今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部署,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上述文件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医中药发展作出指示,而真正落到实际工作当中的,还要属6月30日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之所以说该文件对中医药发展是一剂“猛药”,是因为该文件的确抓到了行业发展的痛点,并提出了较好的解决办法。

首先,文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军队卫生部门和各级综合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对中西医协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中西医协同发展创造条件。这意味着此前对于中医药发展的认识是不够的,而且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条件也不成熟。而且,此前多年中医得不到发展,很多程度上跟综合医院的医生对中医不认同或不认可有关。

其次,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即领导负责和绩效考核。公立综合医院应当有院领导相对固定分管中医药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医院中医药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协调解决中医药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落实,并在医疗管理部门中明确责任人负责全院中医药业务管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

第三是建设中医临床科室(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民族医学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修订《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进一步促进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和发展,发挥中西医协作优势。三级综合医院应当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全部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设立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有条件的可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

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二级学科或专业组,诊疗科目设置中医二级科目,支持三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推动中西医协同有关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和支持二级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可以探索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在全院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发挥好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优势和作用。鼓励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加强综合医院中药房设置。有条件的综合医院特别是有条件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要按照《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设置中药房,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以及中药饮片煎煮服务。

要进一步优化中药药事服务流程,加强调剂、煎煮、配送等全过程质量控制,让人民群众放心用中药。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设置中药制剂室,积极研制开发使用中药制剂。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以分级诊疗、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同体建设等工作为抓手,推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构建完善中西医结合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县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要和县级中医医院形成相互协作、错位发展的有序格局。没有设置县级中医医院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在县级综合医院要基本实现中医临床科室全覆盖,发挥对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文件还提出,要创新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等。如果说,此前宏观层面的文件对行业要求不够细的话,那么此次卫健委的意见可以说照顾到了中医药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意见对于中医药行业的影响程度可能超过以往所有文件的总和。因为如果不从医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药很难有大的作为,而此次文件恰好重点着墨于医。只要改变需求端的认识,才会有供给端的作为。

被打开的市场

从医的角度来看,由于上市公司较少,目前很难断定其投资机会。但从药的角度来看,需求端的拓展无疑会给药带来大量机会。

我国中药行业目前正处于历史变革期,在经历2005~2015百花齐放的辉煌期之后,中药行业经历了政策变革之下的大调整。中药行业2019年总体收入规模约6500亿元,其中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规模分别为4587亿元和1933亿元,相比2017年高点均有下滑,但中成药行业2020年利润端近3年首次正增长;中药饮片近两年出现一定增长波动,但仍具发展潜力。

国盛证券表示,自2016年国务院颁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法》出台起,支持政策不断,从推动中药行业结构优化、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中医药出海三大方面,进一步发展中医药。2021年,国务院2021年5月《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长期投资力度,中药投资领域可能产生新的机会。

事实上,随着上述卫建委的意见出台,国家在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完善中药分类注册管理上可能也会动作。分析人士认为,有望加快中药新药审批速度,减轻中药新药研发难度。中药审批制度改革利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中药企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表示,我国中药材零售市场成交额由2016年22.06亿元增长至2019年81.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4%。据他们预测,2021年我国中药材零售市场成交额约增至122.59亿元。2021年我国中药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753亿元,呈上升趋势。2021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达2646.7亿元,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在未来五年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4.0%左右,2021年行业规模将达到332.2亿元。



还需继续细化

目前中医产业的A股市值已经突破一万亿,其中,片仔癀和云南白药是绝对的龙头,整个产业也只有这两家市值突破了1000亿。目前这两家公司都拥有国家绝密级配方。那么,这两在龙头的空间又有多大呢?

片仔癀最近非常火爆,该公司的产品一粒难求。虽然官方指导价仍是590元/粒(锭剂),但电商平台价格普遍在1000多元每粒,黑市价格更是炒到1600~1800元/粒。知名私募大佬林园也表示,片仔癀的股价未来可能会要超过茅台。

那么片仔癀为什么突然被提到与茅台一样的高度呢?其实老早就有一种传说:在福建喝茅台不算啥,喝茅台时配片仔癀才叫高端。也就是说,片仔癀已经随茅台深入人心。而真正将片仔癀炒起来的可能还是另一种模式:经销商模式。几乎所有的大牛股都有这种模式。

相对而言,云南白药在市场上较为低调,但其资本运作的手段却远胜其他蓝筹股。5月11日晚间,云南白药披露拟参与上海医药非公开发行股票。去年,该公司设立“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等项目,为公司未来全面提升创新研发综合实力注入了强大动能。该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投入也不少。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意见无疑会利好整个行业,可能会特别利好一些具有国家保密配方的企业和龙头中药企业。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业界还需要进一步等待细化政策。7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四部门于近日共同编制《“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提升中医药基础研究、优势病种诊疗、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医药装备和中药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能力。

具体来看,此次《方案》主要有五方面内容,包括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以及名医堂工程。

“这五方面中有四项直接促进中医服务的提升,包括软硬件设施都将得到配套政策支持。”北京大学卫生经济学博士代聪对此表示,“《方案》还强调了中西医协同发展,这将为中医药发展带来机遇。此外,随着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的建设,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中医药企业将受到更多政策支持。”

在鼎臣医药管理咨询总经理史立臣看来,中医药在医疗体系中的角色愈加明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中医服务区,推广中医治疗手段,到2030年使中医药在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发挥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随着中西医协同纳入医院考核体系,医疗机构对于中药的使用量有望增加,这对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中医药上市公司而言将会构成利好。”

史立臣同时表示,中医药行业要想发展,不能仅靠传承,还要突破创新,制约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缺乏标准化评价体系。“作为中医药上市公司,不能仅仅寄望政策利好,也应当承担起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的责任。”在他看来,中医药上市公司应当担负起制定中药、中医诊断行为及中药材有效性的标准化评价体系的责任。

编辑:彭洋

(整理自券商中国、《证券日报》,有删改)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指导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主管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 渝ICP备14005088号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