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职场纵横

张小泉:百年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来源:本站整理][日期:2020年09月25日][点击量:1624] 【 【打印】

被誉为“中华老字号”的张小泉剪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用电商模式、迎合年轻人的市场和多元产品开发为自己迎来了新的生机。

今年7月7日,深交所公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新一批获受理企业。其中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小泉”)令人瞩目,中信证券为张小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保荐机构。

在张小泉之前,A股市场尚未有把剪刀作为主要产品的上市公司。张小泉去年销售近5亿元,此次拟融资4.55亿元,如果上市成功,公司有望成A股剪刀第一股。

如今的张小泉,顶着百年老字号的名声,经历了由弱到强的过程,也让剪刀界的百年老字号焕然一新。

 

垂垂老矣,供大于求

老字号的发展历史短则数几十年,长则数百年,它们是历史变迁的记录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文化,体现着中国人的科技与智慧。然而老字号如今的发展却令人堪忧,许多承载记忆的老字号品牌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正在逐渐退出舞台、被人遗忘。就连百年老字号的张小泉也不免经历过衰落的阶段。

在新中国建国后,该品牌流入到由杭州市国资委控股的张小泉集团旗下,1993年张小泉被国内贸易部门授予为“中华老字号”。

不过,此时的张小泉是“老而不大、老而不强、老而不新”, 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面临的普遍现状。究其原因。由于张小泉在产品和经营上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没有对新时代的消费群体、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进行深入研究,一味固守产品的传统特色,导致产品陈旧、品种单一,造成产品滞销,门庭冷落。同时,张小泉的品牌定位不准确,传播中重在宣传其“传统”,缺乏时代色彩,拒绝现代文化的融入,导致品牌给人传统、陈旧的印象,无法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关注。

种种原因导致张小泉经营不善,在2007年11月份,富春控股集团通过和张小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1.2亿元价格收购张小泉集团70%的股份,后又将张小泉集团全部股权和张小泉品牌所有权收入囊中。

富春投资获得了张小泉的控制权之后,主要推进了张小泉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和工业化。2010年,张小泉在杭州富阳建成了现代化五金科技园,将90%以上的生产流程自动化。

张小泉的生产模式为自主生产和OEM代工相结合,致使张小泉自制生产的产能为1279.5万把,但是这并没有让张小泉摆脱经营困境,反而让产能利用率过高,生产线接近饱和。到了2010年,张小泉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了100%,产品卖不出去让收入增速下滑。张小泉的库存问题也日益突出。库存商品的余额增速不但高于库存整体的积累速度,更加高于销售收入增长的速度。

就在张小泉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之时,刀具(含剪刀)市场早已发生了变化。双立人、苏泊尔、十八子以及爱仕达等品牌的知名度与渠道布局已远超张小泉。

同时,因刀具市场技术门槛低,市场上还存在大量杂牌刀具产品。而刀具属于耐用品,更新迭代慢,每年的市场需求有限。一系列的叠加因素让张小泉危机重重,甚至一度有过市场部员工大量流失的尴尬局面。

 

宝刀未老,布局电商平台

2011年,决定不能坐以待毙的张小泉开始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这一年张小泉组建了自己的电商部,并让电商渠道遍布了京东、淘宝、唯品会等主流平台。虽然当时的数据营收并不理想,但张小泉看到了电商的巨大潜力,每一年都在持续加大投入,直到2015年终于迎来了一个转折。

当年火爆国内的美剧《汉尼拔》第三季中,谜一般的江湖人士汉尼拔手持一把菜刀,精准而有力地对着一段残臂砍了下去。就在汉尼拔举刀切臂的一刹那,刀面寒光一闪,映出三个篆体汉字——张小泉……

事实上,张小泉并没有赞助过美剧《汉尼拔》,也没有在上面打过任何植入广告,这就是一次偶然和意外。然而,正是这样一次刀光一闪的机遇,被张小泉敏锐的捕捉到了。

不久后,张小泉官方微信号主动发声,发布了一场“张小泉来了”的活动。利用公众号告诉大家张小泉的内涵及在300多年的历史变革中,张小泉对产品品质的不懈追求,最后再揭晓张小泉形象并征选大家最喜爱的张小泉代言人,让粉丝充分在这场活动里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活动的大获成功一夜之间让无数年轻人得知张小泉。

与其说美剧《汉尼拔》带火了张小泉,不如说是张小泉借势获得了电商运营的“第一桶金”。那一年年轻人们纷纷涌入电商平台抢购。2016年,张小泉继续发挥“网红”风格,推出“汉尼拔同款”,这让张小泉线上销售额迅速飙升至1.2亿元。2015~2016年的销量就远超前四年。

随后,张小泉又推出了“张小泉来了”H5,用rap的形式,将张小泉的发展史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还加入了朋友圈等元素,把社交行为融入H5,既能表现品牌底蕴,又和潮流接轨。

背靠杭州这个电商大本营,张小泉近年来在市场上不断攻城拔寨,利润屡创新高。电商经营也不断让张小泉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随着电商平台发展逐渐稳定,张小泉又积极拥抱C2M营销新形势,通过双微一抖、小红书等平台进行推广宣传,还与知名主播合作,瓜分直播市场蛋糕。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商平台的带货能力不容小觑,张小泉也开通了带货直播间,通过主播带货进行新一轮的电商营销。

一系列的电商营销攻略成绩斐然。在2019年,张小泉开发出了首款以高颜值、高品质为基础的京东专供刀具套装——淳木,上线以来表现突出,快速晋升为店铺TOP3单品,年双11当天实现了销售同比300%的增长,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营销大考的成绩单。随着电商渠道销售年年快速增长,到2020年7月电商销售已占到整体销售的40%。张小泉正是乘着电商这一股东风,跟上互联网的发展脚步,从而收获了老字号的“新生”。

 

老当益壮,把握年轻的心

张小泉电商总经理周丽介绍,通过用户画像、数据分析、消费趋势等多重信息整合,张小泉意识到当前消费群体趋向年轻化、颜值化、品质化的特点。

如何紧抓新一代消费人群,打造新型年轻化网红,让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品牌能再成为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字号”?能否“潮”起来成了关键。天猫大数据曾分析,在“张小泉”的购买者中,18~29岁的90后占总消费群体的32%,30~34岁的85后,占总消费群体的24%,且90后消费群体的占比趋势正在逐年上升。在这样的销售对象年轻化形势下,如何吸引年轻群体,在有用的剪刀之外,附加更多的文化价值,便成了张小泉剪刀的当务之急。

张小泉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持续与年轻人进行深度沟通,聆听年轻人的消费意见,在互动中收获了年轻人的青睐,也加深了对于年轻人需求偏好的理解。2017年,张小泉推出“泉叔”这一俏皮可爱的IP形象,迎合当时微信红包及《中国有嘻哈》节目的流行,推出“泉叔发红包”“泉叔说RAP”等一系列活动,把握住了年轻消费者对时尚的定位。

在2019年张小泉还利用泉叔这一形象设计了手机壳、帆布包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成功圈粉大批年轻消费者。在保留品牌元素的基础上,张小泉依据市场需求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 将社会热点与品牌结合,通过时下最新鲜的事物将老字号品牌推而广之,逐渐消除人们心中对“老字号”的刻板印象。

这几年在“得年轻人就得天下”的营销逻辑下,作为有历史沉淀的传统老字号品牌,只有不断抓住年轻人的胃口,才能让品牌拥有长久的竞争力。以90后、00后为核心的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老”与“不老”不感兴趣,他们更在意 消费体验,这就要求老字号向年轻化靠近,适应新一代消费者需求,才有可能在品牌发展道路上拥有崭新的生命力。

 

波澜老成,延续“良钢精作”

无论产品营销花样如何多变,产品本身始终是品牌最稳固的根基。从2013开始,历经6年努力,张小泉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使用大马士革钢材质的刀具。大马士革钢刀是所有刀具中最难加工的,使用日本进口的钢材,经过67层锻造、26道工序制作而成。其中,近90%的工序是纯手工制作完成,既要达到硬度,又要达到锋利,所以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制刀师傅反复淬火回火、锻造调试,以达到两者平衡点。而张小泉耗时6年锻造的大马士革钢材质的刀具,有着非常高的制作工艺,因而被誉为刀具界的“爱马仕”。成为了近年来的核心产品。

除了能压阵的核心产品,为了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体验,在坚守产品根本之际,张小泉不断提升产品力,在产品的样式、材质、品类上积极开拓创新。近年来,张小泉根据市场需求,在原有产品线的基础上,又细分出了美发剪、婴儿剪、电动剪、花艺剪、多用刀等新品类,还将触角延伸到了个人护理用品、文具、手工工具、酒具等方面。除此之外,在产品外观设计上,也充分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推出马克龙色系、激光刻字定制款产品。显然,张小泉始终秉承“良钢精作”的品牌理念,死磕产品,收割了大众的心。

从恰逢其会的电商之路到迎合年轻人的消费市场,目前接近400岁的“张小泉”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老字号”如何“焕新”、如何更好的抓住新生代消费者心智到行动的标杆案例.当然,带给大家更多记忆的其实是其已铭刻进企业DNA的那种“良钢精作”的工匠精神。

不过,张小泉的破圈成功值得肯定,不过需要承认的是,在新一代消费者心中,与双立人这类国际知名刀具品牌相比,张小泉在经营上虽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品牌身份认同感上仍不占优势。

纵观整个大环境,刀剪制造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在国内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行业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依仗品牌口碑卖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老字号想要焕发生机,势必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

就在前几年,正在张小泉电商营销如火如荼之时,张小泉也曾多次尝试打开高端市场,但是反响却一般。在未来,在保持老字号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前提下,如何提升国人对国货新产品的认可度和自信心,或许应该是张小泉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整理自中国民商网、一搜财经,有删改)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指导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主管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 渝ICP备14005088号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