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推广 > 理论前沿

【商业评论】中庸之道绝非“和稀泥”

[来源:本站整理][日期:2018年12月26日][点击量:2696] 【 【打印】

作者:曾仕强   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中国式管理之父

 

对于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化除相克、减少相克,而发扬相生,以维共存,不致两败俱伤,趋于毁灭,乃是管理之大道。

对于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来说,21 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结合西方管理科学获得发扬的时代,两者缺一,都将踱脚难行。学过西方现代管理的人士,若能平心静气看看中国式管理,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华文化, 以孔孟为主流,参以老庄的自然思想。而对管理最具影响的, 在其注重“ 务实”“ 中庸”以及“不执着”的态度,这同时也是中国式企业管理的三大特征。但是,中国人的基本理念说起来相当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正反之间的差距十分细微,稍不留意,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走上偏差的途径。

 

和谐、看开、圆通

一般人的错觉总以为“中国人喜欢被讨好”,只要肯用心去讨好中国人,自然左右逢源,什么事都办得通。其实,中国人最不容易讨好,因为我们的警觉性很高,遇到有人讨好,立即提高警觉: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因而怀疑他究竟安的是什么心,以致处处加以防备。中国人喜欢和谐,用和谐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和谐可以化解许多不必要的猜忌和怀疑,因为和谐绝对不是讨好。

看开不是看破,一切都看破,就会消极而退缩。一切都是空的、假的,我们心里明白; 但在未破之前,仍旧把它当作真的。等不等得到、获不获得成,根本无所谓,却能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兢兢业业地撞下去,叫做看开。中国人主张“尽人事以听天命”,便是看开的表现。

任何人看不开,就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苦恼多于欢欣。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哪里受得了?人既不可以“看破” ,一旦“看破”了便无所争,失去竞争的原动力;但又不能“看不开”,否则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遇挫折就陷入僵局,依然通不过。看开而不看破,乃是“不争之争”的最佳原则。

同时,要讲究“圆通”。“圆通”和“圆滑”在过程中看起来,完全一模一样,都是不断地“推、拖、拉”。但从结果来看,却完全不一样。推、拖、拉到最后没有解决问题,叫圆滑。推、拖、拉的结果,把事情圆满解决,便是圆通。过程相同,结果完全不同。

中国人非推、拖、拉不可,如果一味认为推、拖、拉是坏事,那就会到处看不惯,甚至整天不愉快。合理地推、拖、拉,把推、拖、拉的功夫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才是真正的圆通。

 

尊重而不盲从

我经常向总经理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您讲什么,干部们总是百依百顺,您觉得怎么样?”他们几乎没有例外地表示:“不好,这样不好。”

追问原因,则会得到同样的答案:“我迟早会被这些人害死!”如是又问这些总经理:“如果您讲什么,干部老是有意见,您觉得怎么样?”他们则会回答说: “那怎么行,存心要捣蛋,那还得了。”

总经理最欣赏也最放心的干部,是那些应该听话的时候听话而不应该听话的时候不听话,也就是听话听得合理的干部。部属有所听有所不听,才能得到上司的信任与赏识。“有所听”是作用,“有所不听”则是根本。

我们深深懂得“本立而道生”,因此更应该切实把握“根本”的“有所不听”, 而不是处处留神“作用”的“有所听”。着重“有所听”,就很容易落入唯唯诺诺的歧途。因为存心听话,就很难把握做到“如果不合理,便不要听”的地步。

时时以“有所不听”为念,才能够不马上答腔应好,而冷静地听完、思考、判断,应该说好时才说出口,不应该答好时则不说话。换句话说:部属必须站在有所不听的立场来有所听,才能够确保听得恰到好处的良好品质。

中国人并不欣赏完全听话的人,甚至把他们称为“奴才”。中国人最重视的,是“有所听有所不听”的人,亦即尊重他人的意见却不会盲目顺从。尊重不一定是口服心服,它代表“你对我好,我没有理由不对你好”,以及“你尊重我,我当然也尊重你”的“交互”心态。中国人相信“敬人者人恒敬之”,便是此理。

中国人和谐绝不讨好、看开而非看破、圆通绝不圆滑、尊重而不盲从,是一种视情境调整对策,即中庸主义。“中庸” 绝不是(A+B )/2,绝不是马马虎虎,“中庸”追求的是“合理”。而对于中国式管理来说,要在事情将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的时候及时导正,事先沟通,这是管理中最重要的时刻。这样才能不走极端, 可以随机应变,因时制宜。

在管理中要明白“圆满高于是非,做对未必就好”。整体之内,各个构成分子之间隔相克,是事实,无从否认。但同时同事亦有相依相生,亦是事实,无从否认。因而如何化除相克、减少相克,而发扬相生,以维共存,不致两败俱伤,趋于毁灭,乃是管理之大道。

(摘自《21世纪商业评论》,有删改)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指导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主管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 渝ICP备14005088号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