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推广 > 案例分析

【商业评论】供应链企业的第三条出路

[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8年12月04日][点击量:1575] 【 【打印】

本刊记者 彭洋

 

互联网改变了个人消费习惯,也改变了企业采购方式,新型的供应链服务也就应运而生。然而现实是,大多供应链企业都得围绕一个核心企业服务,常避免不了被核心企业“一锅端”的机会。

10月上旬,生鲜供应链服务平台九曳供应链宣布获得正大集团数亿元C轮投资;10月15日,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联易融宣布,获得了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领投的2.2亿美元C轮投资;10月18日,餐饮物流供应链品牌餐北斗宣布获得由顺丰领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事实上今年以来,多家供应链服务商或平台均先后获得投资机构的战略投资,资本方对供应链企业的兴趣日增。

另一方面,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连续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关于做好2018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涉及内容均与推进、扶持供应链企业有关,供应链行业一时成为政策“宠儿”。

供应链市场正在形成新的风口,供应链企业或许正处于自身发展最好的时期,这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风来了

“投资的风向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资本意识到企业级服务的巨大潜力,供应链服务正是其中之一。”北京天宏迅联智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勇告诉本刊记者,在个人级消费服务达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包括供应链服务在内的企业级服务正在形成另一个资本洼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

事实也正是如此,今年以来资本针对供应链企业的投融资事件也确实有增长迹象。今年1月,餐饮供应链企业WOTU宣布获得由Claris Capital和Mumbai Angels Network领投的A轮融资;4月,深圳德坤供应链获得海尔资本的数亿元A轮融资;6月,丰收供应链获得A轮5000万元融资(未透露投资方);9月,金沙江联合资本宣布牵头完成对供应链企业六膳门科技的数千万元投资……再加上10月的三起供应链企业融资事件,资本对供应链企业的青睐可见一斑。

资本风向的转变,或许一部分原因来自政策的利好。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供应链企业发展规划目标;今年4月,商务部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印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试点申报工作;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研究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积极推进供应链平台建设工作”。其中《指导意见》中表明,计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让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

这三项政策的接连发布无疑是给资本和相关企业吃了“定心丸”。“《意见》是我国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的有关供应链的专题政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如此表示。而政策的利好又催生了市场的信心,有业内人士预测,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市场规模将达到3.1 亿美元,伴随供应链行业自身技术与模式的成熟,其市场前景也会更加乐观。

此外,不同于很多虚造的风口,供应链服务也实实在在地有着市场需求。“对大型企业来说,尤其是制造业中的大型企业,围绕它的供应商可能有上千个之多,传统的采购方式受限于时间、空间,导致效率低下,数字化的供应链服务就能大大提升其统筹效率,”黄勇说,一个供应链企业提供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一般来说会为企业节省60%~70%的成本,且与企业规模成正比,对一个大型企业来说可能意味着上千万元的成本节约。“虽然一部分大型企业也在开发自己的供应链系统,但这不太可能成为主流,”黄勇进一步分析,大型企业开发自己的供应链系统,一是会付出相当大的成本用于系统的外包开发和维护,二是由于各大企业的系统之间并不兼容,对供应商来说就意味着可能要重复购买多个系统,因此第三方供应链企业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

 

双刃剑

说到供应链,作为其中的一环,供应链金融或许是被提及最频繁的一个名词,近两年来供应链金融火爆异常。在今年8月由《互联网周刊》和eNet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供应链金融企业排行榜》中,排名前十位的不乏蚂蚁金服、平安银行、京东金融、苏宁金融、360金融等大佬的身影,而据《2018年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7万亿元。

那么,何为供应链金融?

“在大型企业的巨大供应链条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采购方式通常不会是即时付款,企业向供应商赊账采购,供应商可能又会向下游供应商赊账,这就会导致很多中小供应商面临现金流短缺的困境,供应链金融也就应运而生。”黄勇告诉本刊记者,简单来说,供应链金融就是大型企业(即处于供应链网络中的核心企业)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隐性风险背书,引入外部金融机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供应链金融原本是涉及核心企业、供应商和金融机构(通常为银行)三方的一种金融模式,但在核心企业以自身信用背书的情况下,供应商获取贷款的利率仅为6%~8%,要比一般渠道低得多,因此会存在个别供应商联合核心企业制造虚假交易套取低息贷款的可能性。而供应链企业作为第三方,恰好能够提供交易数据作为真实性参考,从而在逻辑上有了介入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之所以目前很多企业和资本热衷做供应链金融,是因为它一次投入、持续产出的特点。供应链企业本就要为核心企业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做不做供应链金融,这个成本都存在。而由于核心企业赊账的采购形式长期存在,供应链企业现在还能通过平台的数据从供应链金融中持续获得收益,当然是趋之若鹜,”黄勇表示。

不过,供应链金融虽好,却有其无法回避的缺陷。站在供应链企业的角度来看,核心企业由于是整个链条上的焦点,因此掌握了绝大多数话语权,基于供应链金融持续回报的特性,核心企业很有可能随时踢供应链企业出局,自己搭建平台。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大型企业在这样做了,例如海尔旗下的海融易。据海融易称,海尔布局了3万线下渠道,有6万供应链融资项目资源,积累了上下游企业的海量数据,上下游的企业来申请贷款,海尔只需要调出数据库,就能看到历年来的企业交易数据。“它们的每一笔订单、每个环节的资金流向,都能清楚被看到,因此可以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海融易CEO王伟表示。

又如京东,截至2017年底京东平台注册的活跃企业超过600万家,实际上通过京东进行采购的企业远高于这个数字,京东或基于公有云为企业提供专属采购平台,或为企业打造内部采购交易平台,再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截至目前京东供应链金融累计放款总额近5000亿,也难怪有媒体发出“供应链金融利息拯救京东利润”的感慨。

此外,虽然目前来看相关政策对供应链金融都是扶持态度,但依然有着潜在的不确定性。“现在供应链金融的巨大利润来自利率差,中小企业直接向金融机构贷款的难度和利率远远高于通过供应链金融,这其实是畸形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供应链金融的日益重视和规范,这种利率差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逐渐降低到一个合理的区间,届时或许会去掉供应链金融相当一部分“虚火”。

 

第三条路

无论如何,供应链服务确已成为一大风口,既有老玩家,也有新入局者。供应链企业虽多,但目前的主流切入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方式,即打造供应链服务平台,以此切入到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交易网络中。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比较稳健,但劣势在于核心企业的地域性,供应链企业容易在当地做大做强,但也难以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豪强。第二种便是供应链金融,如前文所述,供应链金融的优劣势都非常明显,供应链企业本身很难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不过,除了这两种主流切入方式外,如今似乎正在出现另一种值得供应链企业们考虑的新角度——财税供应链。

2016年被称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落地年”,除了调整印花税、推行营改增、改革资源税等一系列高光动作外,还有一个当时并不太显眼,但现在却可能影响供应链服务市场走向的变革,那就是国税底单库的开放。

“简单来说,就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开放,企业可以通过一定途径,接入国税底帐库查询自己的财税信息,”黄勇告诉本刊记者,不过目前国内只有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和百望股份有限公司具备接入资质,而这两家公司又将权限开放给了包括北京天宏迅联智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少数几家供应链服务企业,“全国以财税为主打的供应链企业不超过5家。”

以天宏迅联为例,通过其构建的智慧供应链网络平台——迅联云提供的“税票协同云服务”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所有业务单据和发票的数字化,批量查验发票真伪和认证,同时获取全票面信息形成发票台账,从而实现所有业务单据与发票明细的严格匹配,以及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呈现出业务看板,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当然,核心企业也可邀请供应商或经销商上线,实现直连开票的高效协同。上线企业一旦形成规模,相互交错的供应链网络不仅能实现寻源和商机,而且借助全球最大B2B商业网路Tradeshift平台优势,逐步完成全球票据合规性审查,实现全球供应链的票据协同。

“在电子商务几乎替代传统采购的当下,这套产品可以说是企业必用的,”黄勇说,供应链企业要争夺市场,归根到底拼的是对企业的服务质量,但服务质量达到一定层面后很难再分高下。而若以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产品去切入市场,无疑就比竞争对手多了一件利器,这个产品就是财税供应链。

以一个市场稀缺的必须品切入,再以此点为核心打造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生态系统,这或许就是天宏迅联在短短两年多,就拿下中交建、中电建、中铁建、中国科学院、中国中车、中交天和等中字头的央企/国企,以及长安福特、东风小康、宗申动力、力帆集团等大型民企的原因,其以近百家核心企业连接了3000余家供应商或经销商,供应链网络已成雏形。而财税协同管理和供应链协同管理或许也能在传统方式和供应链金融外,为供应链企业们提供另一种思考方向。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指导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主管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 渝ICP备14005088号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543号